49%受訪AI企業表示有技術人才招聘困難
49%受訪AI企業表示有技術人才招聘困難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早前公布《香港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研究》主要數據,集中研究香港人工智能(AI)產業發展的現況、海內外競爭及實際企業運用,並提供九大建議以推動香港發展為「國際AI及數據產業發展樞紐」。
作為2023年度施政報告的重點之一,香港特區政府將「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列為其中一個三大新型工業發展產業,於數年前獲立法會通過撥款後成功建立了14個跨行業的AI研究實驗室,並有三間大學進入U.S. News 2023全球AI頂尖高級院校前30名。政府亦將設立「數字政策辦公室」及加速建設超算中心,預計2024-2025年建成,並已逐步在公共服務系統中應用AI技術。為打造香港成為「國際AI及數據產業發展樞紐」,企業及政府該如何部署?有見及此,生產力局與香港大學經管學院香港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港大經管學院)合作,於2023年年中進行《香港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研究》,探討香港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需求、挑戰及機遇,以問卷成功訪問216間AI相關企業,以了解香港AI產業概況,研究結果重點如下:
香港AI產業發展概況 49%受訪AI企業表示有技術人才招聘困難
受訪的AI企業中,25%為大型企業,75%為中小型企業(中小企),其中17%企業表示同時在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全面發展,22%企業表示未來有意拓展其產業鏈至其他層面,更有55%企業預計將開拓國際及本地市場,亦有14%和11%企業分別選擇於香港和內地拓展業務。
在財政概況方面:
- 大型企業中有51%表示有盈利,整體企業則有31%能達致盈利
- 資金來源:43%企業表示包括香港政府資助基金,而19%則包括創業投資/天使基金
- 累計投資金額:49%企業投資少於100萬港元,21%企業投資100至500萬港元,6%企業投資500至1000萬港元,5%企業投資1000萬至1億港元,4%企業投資超過1億港元
在產業發展概況方面:
- 48%企業只針對一個行業發展AI,16%企業針對兩個行業,15%企業同時針對三個行業
- 主要針對行業:29%為電訊及資訊科技服務,24%為醫療/診所及健康器械、保健品、藥品,23%為教育、培訓/訓練,22%為製造,21%為政府機構
- 主要收入來源地:63%來自本港、19%來自內地、15%來自海外
行業最大挑戰 – 算力及數據不足、難以招聘技術人才:
算力不足:有44%企業表示正面對「算力不足」的挑戰。為解決算力不足的問題,有71%正使用雲計算服務,有31%選用內地的超算中心,26%則選用海外超算中心
數據不足:有44%企業表示難以收集數據,16%表示需要長時間才能收集數據,而8%表示沒有相關數據
招聘困難:49%受訪企業表示遇到技術人才招聘困難,更有企業減少香港技術人才職位,77%企業表示因為香港的營運成本較高,41%表示因為香港缺乏相關的技術人才。儘管如此,仍有45%企業打算增加聘用香港技術人才
海內外AI產業發展概況 各地政府推動AI產業發展
內地政府大力推動AI發展,已形成產業規模。上海市AI公共算力服務平台和深圳鵬城雲腦II的算力均已達到世界頂尖水平。上海與深圳均已頒布促進AI產業發展的法規和政策措施,全方位涵蓋關鍵發展要素,包括人才、算力、數據、算法、基礎研究、應用場景、產業鏈、產業園區服務體系、基金群等。在產業應用方面,上海聚焦製造、金融、航運等行業;而深圳則聚焦公共服務、城市治理等領域,由政府帶頭應用AI。
海外方面,新加坡於2019年便推出「國家人工智能戰略」,聚焦政產學研互動、人才、數據等方面,並將資源集中投放於金融、政府、醫療、物流等領域。新加坡特別注重培養本地人才和支援中小企,例如AI學徒計劃為本地人才提供技能培訓和項目實踐的機會,並配有不俗的每月津貼。而新加坡政府亦為中小企提供AI就緒指數測評服務、配對資金項目、平台工程團隊、高性能雲集群等,以推動其應用AI。
美國紐約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為AI企業提供一流的融資空間,並聚集眾多AI科技巨頭的研發中心。紐約市政府亦致力構建一個健康的AI生態系統,在推動公共部門應用AI的同時,保障市民的數字權利。而瑞士政府對研發及教育的大力支持,為當地AI發展提供了一流的創新土壤。瑞士培育出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等世界級創新型大學,孕育出大量本地AI企業,以及吸引眾多外國頂尖科技企業落戶當地。這些一流的公私營機構合作緊密,為瑞士的AI基礎研究和科研成果產業化作出重要貢獻。
綜觀各地情況,各地政府均致力為AI的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反映AI已列入各地政府的重要議程。
香港企業應用AI概況 41%香港企業正在或將會應用AI
為了解香港企業使用AI概況,是次研究同時訪問267間企業,當中81%為中小企,19%為大型企業,涵蓋多個行業,當中零售及膳食、個人、專業服務業等。受訪企業中,有41%香港企業正在或將會應用AI,32%已在多個層面如市場營銷(58%)、營運(44%)、內部營運管理(%)上應用AI,平均累計投資額更達到83萬港元,而其他準備將AI技術投入業務營運上的餘下9%企業,則平均預算將投資約14萬港元。在擴充使用AI的計劃上,有59%正在應用AI的企業表示會進一步拓展其AI應用,當中有61%的企業預計拓展30萬港元投資額,平均預計投資額高達122萬港元。
生產力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先生表示:「生產力局作為一個科研機構,擁有強大的AI應用並有研發AI的實戰能力,一直致力推動AI產業發展,成功研發AI技術並協助企業升級轉型。而根據最新數據,在已應用AI的企業方面,有49%認為其效果符合預期,有14%更指出其技術效果比預期更理想,亦有小部分表示其AI運用效果有待改善。通過本數據研究,生產力局希望進一步推動AI在各行各業的應用,幫助企業優化業務及生產流程、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並推動AI產業在香港發展及提供實用建議。」
港大經管學院副院長鄧希煒教授總結研究報告時表示:「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發展,為經濟帶來龐大的增長潛力。本次報告檢視新加坡、紐約、瑞士、上海和深圳五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工智能政策及發展情況,發現各地均已推出政策措施,為人工智能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其中,深圳更主動提出與香港合作,打造人工智能算力賦能中心。此外,報告還反映出部分香港企業有意進一步發展人工智能業務或應用人工智能。香港政府可參考其他地區的經驗,結合本地企業目前面臨的挑戰,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激勵措施,確保香港能夠抓住人工智能時代的機遇,實現產業升級,為疫後經濟和數碼經濟的發展注入新動力。作為教育界的重要一員,香港大學近年來積極開辦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學士和碩士學位課程,涵蓋了人工智能的理論、技術、產業應用以及倫理等面向。同時,港大經管學院亦有推出針對大數據分析的課程。我們相信,這些課程將為社會培養出具有才華和能力的人才,為推動香港數字經濟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生產力局在研發AI和推動AI產業發展已有顯著的成果,黎少斌先生續稱:「香港特區政府重點發展的世界級創新研發平台『AIR@InnoHK』為香港創科旗艦項目,而生產力局在香港科學園建立的香港工業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研發中心(FLAIR)正是其中一員。FLAIR結合技術專長、網絡、創新研發和專利等優勢,以AI驅動生產力。本局作為唯一創辦機構,與合作者德國RWTH Aachen Campus共同營運FLAIR。經過多年努力, FLAIR不但與國際研究機構、領先企業等進行合作,更是開發了『天工開物:工業人工智能應用平台』,透過數據儲存、模型儲存和代碼生成的功能,讓業界人士可存取和使用涉及領域的資料,協助訓練、開發和使用各種AI技術,協助企業實踐AI應用,切實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生產力局將繼續促進香港創科和新型工業化發展,推動香港成為『國際AI及數據產業發展樞紐』,並提出三大核心、九大建議,有望能完善基礎設施、加快產業化和壯大人才庫。」
九大建議推動香港發展為「國際AI及數據產業發展樞紐」
完善基礎設施
1.建立亞洲領先超算中心:政府投資建立「公共」超算中心,並與其他公共超算資源聯網(例如大學),同時推出優惠政策吸引本地及境外企業來港建設「私營」超算中心,吸引企業來港進行AI研發。
2. 構建「國際大數據樞紐」:透過「數字政策辦公室」制定數據政策,例如數據「去隱私」規定,以便涉及個人私隱(例如醫療)大數據的流通,推動政府部門、公營及公用事業機構提供「去隱私」大數據及API,與內地及海外城市協商及實施數據流通。
3. 制定AI技術發展及應用監管政策及指引:在推動AI行業發展與維護公眾利益之間達至平衡,增強業界及公眾對應用AI的信心。參考其他地區的先進經驗與做法,保持與內地及海外接軌。
4. 加強與大灣區及國際合作來完善AI及數據產業鏈,香港聚焦發展優勢領域:AI芯片設計、算法、AI框架、AI應用軟件等。
加快產業化
5. 政府帶頭推廣大規模AI應用:配合智慧城市及智慧政府的發展願景,推出大規模AI應用場景,引領AI產業發展及吸引AI企業來港發展。
6. 以AI賦能香港行業升級轉型:行業商會與AI業界合作,分享AI應用成功案例,發掘新應用場景,運用政府資助向員工提供AI培訓,利用AI幫助傳統行業升級轉型,加快新興行業發展,並為AI產業創造商機。
7. 發展「AI企業國際融資中心」:政府與相關公、私營機構合作,向外宣傳港交所新推出的機制,即允許無收入、無盈利的特專科技公司來港上市,及未來創業板上市規則的改革,吸引更多AI企業來港上市及更多風險投資基金來港。
壯大人才庫
1. 普及AI教育,加快培養跨學科「AI+人才」:大學及專業院校把AI納入更多學科的必修課,中學分階段開設AI學科。
2. 邁向「國際AI人才宜居城市」:政府向外宣傳香港AI產業發展計畫及國際城市生活便利,制定政策鼓勵AI企業把非本地AI技術員工遷移到香港,吸引全球AI人才來港發展。
《香港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研究》主要數據報告,請按此瀏覽;完整調查報告將於稍後正式公布,屆時可於生產力局及港大經管學院相關網頁下載。
MediaOn 參予世界級AR行業盛會,擴展亞洲以外業務
HKPC 生產力局 聯同 香港數碼娛樂協會 Hong Kong Digital Entertainment Association於 2023年10月22日至26日期間在 AWE EU 2023 的 奧地利維也納 活動中,特別設立一個「香港館」,協助將香港公司將優質產品和服務,推廣到世界各地。
Augmented World Expo (下稱AWE) 是個全球性活動系列,在全球各地舉行不同聚會、工作坊等等,以 推動AR(擴增實境)、VR(產擬實境)及XR(延展實境)行業發展。


MediaOn,在數碼廣告行業深耕多年,一直致力於為客人提供高效嶄新的廣告方案。AR技術近年飛速發展,極具吸引力,不少客戶都會投入採用,MediaOn亦提供了一系列創新技術案。是次獲邀參予盛事,展出的服務項目包括AR、元宇宙、AI Ambassador、沉浸式項目及互動廣告/活動,足以全方位滿足品牌和商戶對新時代推廣的需求。


除了在 HKPC 生產力局 聯同 香港數碼娛樂協會 Hong Kong Digital Entertainment Association 的協助下,在世界級舞台上展示最新產品及服務,更有機會跟當地公司 Nousdigital、Music Traveller、Schloss Belvedere 及 Mythos Mozart交流,更多元深入了解各地最新發展。

CEO Jerry Chan 表示:「很榮幸MediaOn 今年能夠代表香港參加維也納AWE EU 2023,這個難得的機會不僅讓MediaOn能夠有機會擴展亞洲以外的業務,更讓我們可以深入了解世界各國在AR/VR科技領域的發展與應用。我們熱切期待這個活動所帶來的無限可能性,並相信這將是我們邁向國際舞台的重要一步。」
區域合作、協調及培育人才乃各地政府推動綠色金融科技生態的重中之重
區域合作、協調及培育人才乃各地政府推動綠色金融科技生態的重中之重
SG 及可持續發展教育機構 GoImpact 與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再度聯手,於今日發佈題為《綠色、金融和科技的交匯點: 亞太經合組織五大經濟體的研究》的 2023 綠色金融報告。在螞蟻集團的支持下,這份綜合研究報告在去年報告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深入探討了新加坡、香港、韓國、印尼和泰國這五大亞太經合組織經濟體在綠色金融科技方面的發展狀况。
● 新加坡 – 作為區內的綠色金融科技中心,擁有合作緊密、蓬勃發展的生態圈。然而,外界對其數據完整性和「漂綠」的憂慮依然存在,突顯了需要隨時保持警覺的重要性。
● 香港 – 在政府決策者的支援,以及與商界的合作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然而,綠色金融科技初創企業和中小企均期望在資金獲取和結構支持方面有所改善。
● 韓國 – 雖然政府在跨境法規的推動下已投放資源發展綠色金融科技生態圈,但帶頭實行綠色轉型的是當地企業。
● 印尼 – 當地市場極具潛力,有望實現綠色金融科技的幾何級增長。然而,要促進綠色金融科技廣泛使用,仍需更多宣傳及教育。
● 泰國 – 當地企業正推動向再生能源轉型,例如農業科技產業正改變營運策略以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預料政府亦將提供更多必要的系統性支援。
政府監管在綠色金融科技發展中的必要性
隨著可持續發展在全球舞台上越來越重要,亞太經合組織五大經濟體的政府亦正積極研究推出創新的策略配合,例如徵收碳稅、對綠色科技和清潔技術產業提供稅收優惠、成立碳市場等。然而,亞洲地區的監管環境面對重重挑戰,包括法規模糊、各地監管框架不同,以及規管定義和指標不一致等。
另外,礙於監管複雜和資源有限,中小企即使具有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潛力,要得到綠色融資並從中獲益,仍然要面對不少困難。清晰的監管對於中小企發展、打擊「漂綠」行為、提高可持續金融的可信度及投資者信任方面十分重要。由於這些市場中綠色金融科技領域結構複雜、缺乏統一標準,因此需要區內持份者合作制定標準化的良好作業模式,以協調各地生態圈。
綠色科技備受公私營機構關注
客戶對可持續性、業績表現、透明度和問責度的要求正在推動投資方式的轉型。公私型機構均在積極發掘可持續及綠色技術,如碳捕集、利用和儲存(CCUS)以及建立 ESG 風險分析模型。另外,越來越多的機構採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解決方案,簡化了 ESG 合規、碳管理和風險評估程序。舉例說,Sustainalytics 和穆迪(Moody's)等頂尖評級機構已將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融入其分析框架,從而能夠更快、更準確地分析大量數據。
綠色金融科技正面對人才嚴重短缺等挑戰
除了必須推動綠色金融的發展之外,綠色金融科技面對的根本挑戰,還包括要尋找能將金融、技術和可持續發展知識聯繫起來的人才。不少企業都正在努力應對範圍 3 排放透明度和淨零排放承諾等複雜問題,而他們都認同,將可持續發展教育和培訓融入業務戰略是勢在必行。
在香港等地,招聘 ESG 專家極具挑戰性。這說明了跨學科人才發展的必要性,以滿足市場對於應對氣候變化、綠色金融和 ESG 投資的需求。這種跨學科的方法需要包括金融、科技、數據分析和永續發展的專業知識。
結語
面對綠色金融科技的挑戰,政府和企業需要共同努力,以確保綠色金融的發展符合可持續性原則。清晰、一致的監管框架有助於綠色金融的發展,而教育和培訓則是提升行業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重要手段。同時,應鼓勵創新和採用新科技,以解決 ESG 合規、碳管理和風險評估等問題。透過政策、教育和科技的結合,我們可以更有效地推動綠色金融科技的發展,為全球的可持續發展努力。
2023 綠 色 金 融 報 告 完 整 報 告 請 瀏 覽 :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idjdJ9-fg0bVNX0B6NQFpUBg3DLjwj2F/view?usp=sharing
香港電腦學會對行政長官施政報告2023的回應
香港電腦學會對行政長官施政報告2023的回應
香港電腦學會對本年度行政長官施政報告中在各領域所制訂的創新科技及工業重點政策,表示積極支持。特別是對設立由「數字政策專員」帶領的「數字政策辦公室」以統籌及加快數字政府建設、推進新型工業化、推動與大灣區的跨境數據流通、共同推進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協助中小企掌握電子商貿商機,以及促進與鞏固香港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各項措施。
香港電腦學會會長鄭松岩博士指出:「香港電腦學會每年都會對施政報告作出建議。今年我們樂見政府提出不少的構想與執行指標,都與我們的建議互相呼應,特別是設立發展智慧城市的工作指標、支持創新科技產業及再工業化、積極吸引重點創科企業及人才來港落戶、培育本地創科人才、協助企業數碼轉型及進軍電子商貿,以及善用科技促進與大灣區互聯互通等。」
鄭松岩博士稱:「今年施政報告提出,將加快數字政府建設,並以數據及政策帶動發展,我們認為方向正確。而我們對政府將現時的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與效率促進辦公室合併,成立『數字政策辦公室』,由『數字政策專員』帶領,負責制訂數字政府、數據治理及資訊科技政策,推動開放數據,推出更多政府數字服務等,深表認同,此舉不僅可為數字政府的發展提速,相信政府亦將可在專員的統籌下,打破過往受歷史因素影響而致部份部門在系統上有各自為政的傾向,改善部門間數據互不關聯的缺點。香港電腦學會日後亦將對『數字政策專員』及『數字政策辦公室』開展之工作,予以全力支持。」
鄭松岩博士續稱:「我們樂見政府為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將進一步落實《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措施,包括成立『新型工業發展辦公室」、促進微電子研發、加速建設超算中心助人工智能發展、推動數據跨境流動、設立第三個InnoHK平台及促進5G發展等。而隨著網絡日益普及,網絡安全的風險亦與日俱增。香港電腦學會一向深明網絡安全對建設智慧城市、推動跨境金融科技,以至推動科技融入生活的重要,因此在數年前已經成立網絡安全專家小組,專責推動網絡安全文化,並提供網絡安全最新技術的交流平台。今年的施政報告開宗明義地表明,面對全球網絡攻擊風險不斷增加,政府會着力提升關鍵基礎設施,包括能源、通訊、交通運輸、金融機構等領域的網絡安全保護,並將於2024年內向立法會提交立法草案。此舉可謂高瞻遠矚,本會對此極表讚賞。」
鄭松岩博士表示,香港資訊科技業界一直面對人才青黃不接的問題,因此香港電腦學會一向致力推動培育年青人才。施政報告特別提出,計劃成立應用科學大學,以及成立香港資訊科技學院,並繼續推動STEM教育發展,以達到培育本地人才的目標,相信此舉將可為香港未來的創科發展奠下良好的基礎。香港電腦學會亦欣見特區政府進一步加緊推動吸納人才、留住人才的工作,擴大「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大學名單,並放寬越南人才來港簽證等,預計可為業界有效舒緩人手短缺壓力。
根據施政報告,政府為推動產業發展,將支援初創企業成果轉化,例如透過『產學研1+計劃』促進大學的科研成果轉化和商品化,將指定大學技術轉移處的資助上限增加一倍至1,600萬元,並設立100億元『新型工業加速計劃』推動下游的新型工業發展。而政府將對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等企業提供更多資助,包括為新設生產設施相關費用,以(政府)1:(公司)2的配對形式,提供最多2億元的配對資助,亦會探討讓計劃下的企業可更彈性聘用非本地技術人員,以及適度放寬使用資助聘用研究人才的限制。此外,政府亦將推行「專利盒」稅務優惠,對由專利所產生的合資格利潤的稅率,由現時16.5%減至5%,鼓勵更多創科研發、轉化應用及商品化。
鄭松岩博士對該等措施表示歡迎:「相關措施對成功推動本地科研發展,特別是將研究成果進行轉化,在商品化後可以實際落地應用,加強『官產學研』的配合,實在不可或缺。」
香港電腦學會對施政報告的建議
鄭松岩博士表示,香港電腦學會對施政報告在增加其政策全面性方面,於較早前舉行的2023年施政報告諮詢會,提出了以下的建議,以供政府考慮:
- 制定香港智慧城市建設,特別是智慧政務未來三年交付時間表,設立智慧城市或政務實施管理辦公室,確保各個項目能夠按期、按質、按預算完成,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政府還可實施相關舉措,以支持其成為數據驅動型組織的願景,例如編制政府目前擁有的數據清單,以促進政府內部的數據共享。
- 檢討並發佈智慧城市的各項相關技術標準而非藍圖,包括數據標準、系統互聯互通的標準、行業標準、網絡安全標準等,讓各行業、各企業在系統開發時能夠配合,做到有標準可循。
- 加強新興技術如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網絡安全等的基礎研究和人才培育,推動新興技術沙箱平台的建設。政府近期在推動虛擬資產、第三代互聯網(Web 3.0)的發展,這些都有賴於上述新興科技的基礎研究和適切的應用實施來提供支撐,如果沒有足夠的技術力量的支持,非但難以做大,反而會帶來不必要的風險。
- 建議研究支持科創企業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支持初創企業向社會集資。例如將證券型代幣發行(Security Token Offering簡稱STO)理念用於科創公司集資,同時善用科技來做好風險的防衛、監測和管理。推動科技園、數碼港、銀行、創投機構深化合作,由政府提供一些政策上的支持予銀行和金融機構,以支持優質初創公司的成長和壯大。
附錄:本年度施政報告公布各項即將推行的主要新措施
行政長官今日發表任內第二份的《施政報告》,以「拼經濟謀發展 惠民生添幸福」為題,就以下各大範疇制訂創新科技及工業重點政策:
1. 加快數字政府建設
- 以數據及政策帶動發展:
- 成立「數字政策辦公室」:由「數字政策專員」帶領,制訂數字政府、數據治理及資訊科技政策,推動開放數據,推出更多政府數字服務
- 今年內發布促進數據流通及保障數據安全的管理辦法
- 推動更多數字政府方案 ,便民利商:
- 明年起推出數字政府及智慧城市「百項方案」
- 推動政府服務於一年內全面支援電子支付
- 與廣東省人民政府積極促進兩地政務服務「跨境通辦」
- 推動數字經濟:「數字化經濟發展委員會」明年初就數字基建、數據跨境流動、企業數碼轉型及人力資源配套提出建議
2. 推進「新型工業化」
- 成立「新型工業發展辦公室」:由工業專員(創新及科技)領導,以產業導向為原則,推進「新型工業化」、支援重點企業在港發展、協助製造業利用創科升級轉型、扶植初創企業
- 設立100億元「新型工業加速計劃」:
- 為特定科技產業,並在港新設生產設施而其投資不低於2億元的企業,按1(政府): 2(公司)的配對,提供最多2億元資助
- 探討讓計劃下的企業可更彈性聘用非本地的技術人員,及適度放寬使用資助聘用研究人才的限制
3. 推動研發及成果轉化
- 促進微電子研發:明年內成立「香港微電子研發院」,引領和促進產學研合作,並啟用「微電子中心」
- 支援初創企業成果轉化:
- 明年第一季公布首批「產學研1+計劃」的申請結果
- 明年把每所指定大學技術轉移處的資助上限倍增至1,600萬元
- 吸納更多境外海內外知名的初創服務機構落戶香港,提供孵化及進一步發展指導服務
- 設立第三個InnoHK研發平台:於明年籌備設立第三個平台,聚焦先進製造、材料、能源及可持續發展
4. 人工智能發展
- 加速建設超算中心:數碼港明年起分階段設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支撐科研及相關行業的強大算力需求,推動產業發展
5. 推動數據跨境流動
- 促進內地數據在大灣區內跨境安全流動:正與廣東省商討在大灣區以先行先試方式,簡化內地個人數據流動到香港的合規安排
6. 共同推進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港兩個園區的協同發展
- 研究創新性的措施:
- 便利科研人員進出的安排
- 便利合作區內跨境資金流動
- 便利為研究或試驗而採集的數據和樣本的交流
- 利用香港匯聚國際人才優勢,帶領參與合作區工作
- 推進前沿科技研究,加快實現中試轉化,配合合作區的發展
- 新田科技城的空間規劃對接河套合作區的發展定位,與香港科技競爭力的布局結合:確保跨境基建配套、土地審批、公私營合作等政策積極配合,產生協同效應
7. 新增創科土地
- 北區沙嶺:兩公頃土地將改作創科及相關用途
8. 培育科技人才
- 發展應用科學大學
- 政府推動成立應用科學大學,大力提升職業專才教育獲得大學學位地位,為有志在專業技術發展的青年建立康莊大道,達到行行出狀元的目標。
- 與專業技術業界緊密合作,在課程內融入豐富的實習和職場學習機會,加強栽培學生的應用能力
- 政府會聯同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參考國際經驗,訂立成為應用科學大學的條件,涵蓋收生、課程、認可、就職銜接及業界參與等。
- 政府會提供財政和配套支援,包括優先考慮將應用科學大學的合資格課程納入「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提供額外資助,鼓勵院校開辦與專業技術有關的應用學位課程及加大報讀誘因,以支持合適的自資院校發展成為應用科學大學。
- 預留啟動資金,支援有潛質的專上院校成立「應用科學大學聯盟」,實行聯動推廣,以提升職業專才教育在社會、家長和學生心目中的地位。
- 擴大職業人才庫
- 成立香港資訊科技學院,由職業訓練局聚焦為資訊科技界別提供職前及在職培訓,鞏固香港資訊科技能力
- 課程會於2024/25學年推出
- 加強跨境資歷互認:與內地當局合作推進兩地相互承認副學位程度學歷,包括高級文憑學歷,並以試點方式試行資歷互認工作。
iOS 17 令 iPhone 更個人化、方便易用
Apple 宣布推出 iOS 17,為「電話」、「FaceTime」和「訊息」應用帶來重要的更新,使 AirDrop 分享更便捷,智能輸入文本的升級顯著提高了打字速度和準確性。iOS 17 還推出了為用戶帶來全新體驗的功能:「日記」應用讓用戶更輕鬆地記錄感恩之事;「待機模式」則讓用戶在 iPhone 充電時以全新方式查看資訊。
Apple 軟件工程高級副總裁 Craig Federighi 表示:“通過 iOS 17,我們進一步利用各種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功能,使 iPhone 更加個性化和直覺。’電話’、’FaceTime’ 和 ‘訊息’ 應用是我們用以溝通的重要工具,此次更新帶來了豐富多樣的精彩功能,我們相信用戶定會愛不釋手。我們還重新構想了 AirDrop,帶來全新的分享方式;自動糾正輸入功能更為出色;同時,通過「日記」應用和「待機模式」功能帶來全新體驗以及其他更多精彩功能。我們迫不及待讓用戶儘快試用!”

iOS 17 「電話」體驗全面升級
「電話」應用是 iPhone 體驗的核心,此次更新迎來了重大升級,新增了個性化的「個人聯繫海報」功能,為用戶提供表達自己的新方式。用戶可以定制自己的形象,為來電顯示創造全新外觀,並可以編輯美化照片或 Memoji,例如添加引人注目的排版和字體顏色。同時,「個人聯繫海報」還將在第三方通話應用上使用。
「Live Voicemail」功能讓用户能夠在有人留下留言訊息時看到實時轉錄文字,並在對方留言時決定是否要接起電話。 經流動網絡供應商識別為垃圾來電的通話不會出現在「Live Voicemail」,並會即時拒絕接聽。配合神經網絡引擎的威力,可在裝置上處理「Live Voicemail」的文字轉錄功能,確保完全保持私密。
FaceTime 現已支援語音及視像訊息,當用户致電的人未能回應時,他們可以分享訊息,供對方有時間時查看。用户現在亦可以在 FaceTime 通話中使用「Reactions」功能表達自己的感受,例如心心、氣球、煙花、鐳射光、雨點等。只需簡單手勢,即可使用這些精彩的效果,而且第三方視像通話 app 均可使用。
Apple TV 4K 亦迎來令人期待的更新,FaceTime 現已延伸至家中的大螢幕。透過「相機接續互通」功能,用户可以直接在 Apple TV 開始視像通話,或者先在 iPhone 開始通話,再透過「接手」功能轉移到 Apple TV 上,如此一來便可在家中電視上見盡親朋好友。「人物置中」功能,讓用戶即使在房間內四處移動,仍能讓自己時刻入鏡,兼保持在螢幕中央
「訊息」app 煥然一新,迎來重大更新
透過 iOS 17,「訊息」app 迎來重大更新,包括加入全新表情符號貼圖,用户更可以從相片中擷取主體製作「原況貼圖」功能。用户亦可以為「原況貼圖」加入效果,令它們更生動有趣;鍵盤亦新增位置,將用户的所有貼圖集中一處,以便在 iOS 上輕鬆使用。
「訊息」app 的全新功能提升用户的通訊體驗。只需在各款 iMessage app 上輕點一下,便會出現一個可展開的選單,使「訊息」app 的設計更流麗簡潔。搜尋功能變得更強勁,新增搜尋過濾條件,在對話中搜尋想查看的訊息變得更準確好用,用户可以在搜尋時加入額外字眼,縮窄搜尋結果的範圍,找出確實想要的訊息。全新「catch-up」箭嘴會標記用户離開對話時的位置;此外,用户只需在對話泡泡上簡單滑動一下,即可直接回覆該訊息。如果用户分享了自己的位置,對話亦會實時更新位置資訊。當傳送語音訊息時,訊息會自動轉錄成文字,用户可以在收到時閱讀該語音訊息或於稍後時間聆聽內容。
「訊息」app 亦新增「報平安」功能,當用户想讓家人或朋友知道自己已安全抵達目的地時,這項重要功能便可派上用場。當用户開啟「報平安」功能後,家人或朋友便會在用户抵達目的地時自動收到通知。如果用户在前往目的地中途受阻,「報平安」功能會向已選取的聯絡人臨時傳送實用資訊,例如裝置的準確位置、電池電量及流動網絡服務狀態等。所有分享的資料都以點對點加密。
無論是與同事分享檔案,或是與朋友分享相片,用户都可以透過「AirDrop」極速辦妥;而 iOS 17 更為 「AirDrop」帶來更多分享的新方式。用户只需將兩部 iPhone 或將 iPhone 與 Apple Watch 放近,即可透過「NameDrop」功能輕鬆分享聯絡人資料1。用户亦可使用相同方式,與身邊使用 iPhone 的親友分享內容或開啟「同播同享」,一起聆聽音樂、觀看電影或暢玩遊戲。
「自動修正」及「聽寫」功能升級,打字輸入更智能
「自動修正」功能經徹底更新,配備用於預測文字的 Transformer 語言模型及頂尖的裝置上機械學習語言模型,每次用户打字時亦能改善打字體驗及準確度。這個功能的設計耳目一新,更有效地支援打字;此外,「自動修正」能以句子為單位,可以更正更多類型的文法錯誤。用户會在輸入位置看到預測的文字,只需簡單點一下空白鍵,即可加入整個字詞,甚至是完户整個句子,打字變得前所未有地輕鬆簡單。「聽寫」功能充分發揮全新的語音辨識模型,更加精準。

iOS 17 亦推出「待機模式」功能,為用户帶來全螢幕體驗,當 iPhone 放在一旁充電時,用户亦可輕鬆離遠一覽資訊。「待機模式」功能最適合在床頭櫃、廚房的工作檯或辦公桌上使用,更可自訂各式各樣精美的時鐘風格、喜歡的相片或小工具,包括「智慧型疊放」,讓用户可以在需要時瀏覽到適合的小工具。加上「即時動態」、Siri、來電及設計較大的通知,當需要離遠查看消息時,「待機模式」功能讓 iPhone 變得更好用。當使用 MagSafe 充電時,「待機模式」功能可以記住用户偏好的顯示模式。只需點一下螢幕,即可輕鬆開啟「待機模式」功能,而配備常亮顯示的 iPhone 14 Pro 更可隨時顯示這項功能。
「日記」app 讓用户以全新方式,感恩生活每個瞬間
全新的「日記」app 幫助 iPhone 用户透過記錄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反思自己及練習感恩,亦有不少例子顯示這項行為對精神健康有正面影響。「日記」app 運用裝置上的機械學習技術,可以提供個人化建議,為用户帶來記錄生活的靈感。這些智能建議均根據用户最近的活動提出,這些活動包括相片、連繫過的人、去過的地方、體能訓練紀錄等,讓用户可以更無壓力地開始記錄生活。而且用户可以設定時間收取提醒通知,藉此建立寫日記的習慣。用户可以為「日記」app 加密上鎖,這款 app 會在裝置上處理,並透過點對點加密技術,讓用户私隱受到保障,並確保沒有任何人,包括 Apple 可以存取用户的內容。透過全新的「日記建議」API,開發者可以將「日記」app 的建議加到他們的 app 中2。
其他 iOS 17 功能包括:
Safari 為「私密瀏覽」加入更強勁的保護技術,阻擋用户瀏覽網站時被惡意追蹤,以及阻止有可能取用用户裝置的人。進階的追蹤及指紋保護技術進一步阻擋網站追蹤用户或識別用户的裝置。「私密瀏覽」現會在未有使用時鎖定視窗,用户暫時離開裝置時亦可以安心保持分頁開啟。
為了更方便及安全地分享密碼及通行密匙,用户可以與值得信賴的一組聯絡人分享密碼。群組中的每個人都可以新增或編輯密碼,以確保密碼保持更新。由於分享密碼是透過 iCloud 鑰匙圈進行,因此會受到點對點加密保護。
「健康」app 提供嶄新的心理健康功能。用户可以記下自己每日心情及當下感受;觀察影響其心理狀態的原因;以及方便作有關抑鬱症及焦慮症的評估,這些評估均獲大部分診所採用,用户亦可找到他們附近相關的服務資源。此外,「健康」app 亦增加可以離遠查看裝置的距離,有助為小孩降低近視的風險,更能讓成人用户有機會減低數碼產品導致的眼睛疲勞問題。「螢幕使用時間」中的「螢幕距離功能利用原深感測鏡頭,當用户長時間將裝置置於距離面部 12 吋範圍之內,裝置便會提醒用户嘗試將裝置的距離拉遠一點。
「地圖」app 新增離線地圖功能,用户可以下載指定範圍的地圖,即使離線亦可獲取逐步導航路線、查看預計抵達時間、在「地圖」app 尋找地方等。「地圖」app 讓探索美國數以千計的公園路線比以往更輕鬆方便,而且更可為電動車司機提供有關充電位置的相關實時資訊。
「AirTag」 可以與最多達五個人分享,讓親朋好友都可以在「尋找」app 上追蹤物品。群組中的每個人都可以查看物品的位置、播放聲音,以及使用「精確尋找」功能,為附近的共享 AirTag 進行定位。這亦適用於所有其他「尋找」網絡配件。
Apple Music 推出「Collaborative Playlist」功能,讓用户可以更輕鬆地與朋友一起聆聽音樂,而在車上使用「同播同享」功能更可讓所有乘客輕鬆地點播音樂3。即使沒有訂閱 Apple Music,聽眾亦可以在自己的裝置上控制音樂播放。
裝置上的智慧技術現能學習用户的偏好,使用 AirPlay 分享內容就更簡單。酒店內支援 AirPlay 的電視亦可使用這項功能,讓用户在旅途中輕鬆享受心水內容。這項功能建基於私隱和安全,並將於今年年底率先在洲際酒店集團旗下指定酒店提供。
AirPods 加入強勁新功能,包括「適應性音訊、「個人化音量」及「對話感知」,重新定義個人音訊體驗。此外,「自動切換」及通話控制功能亦獲得升級,讓 AirPods 比以往更方便使用。
「家居」app 加入可以讓用户查看最近 30 日有關門鎖、車房門、警報系統及接觸感應器的活動紀錄。另外,其中兩項最受歡迎的 HomeKit 數碼鎖功能——點一下解鎖及輸入密碼,現已適用於 Matter 兼容的數碼鎖,為用户帶來更多方式,使家居智能化。
「提醒事項」app 新增雜貨列表,列表可以自動為物件分門別類,方便用户採購。用户可以改變分類物件的方式,而購物清單亦會記住用户的偏好。
「圖像查詢」現可在暫停影片畫面中使用。現在用户可以用來識別食物、店面、標誌及符號,亦可在相片及影片上將主體擷取出來。
只需簡單叫一聲「Siri」,即可啟用 Siri 功能。用户啟用 Siri 後,無需重新啟動,即可連續發出多項指令。
在「相片」app ,「人物」相簿會使用裝置上的機械學習技術識別出更多相片中已加入「喜好項目」的人物,這項功能亦能識別出貓狗。
「私隱」功能的更新包括將「通訊安全」延伸至「訊息」app 以外,確保當透過 AirDrop 傳送及接收內容、在「個人聯絡海報」上、FaceTime 訊息中,甚至選取「相片」傳送內容時,兒童不會受不當內容滋擾。這項功能不但適用於靜態影像,現已擴展至覆蓋影片內容。全新功能「敏感內容警告」幫助成年用户避免看到裸露影像或影片。加上「通訊安全」功能,「敏感內容警告」處理的所有影像及影片都在裝置上進行,Apple 亦無法存取相關內容。
「輔助使用」功能的更新包括「Assistive Access」,可以自訂的介面讓有認知障礙的用户能夠更輕鬆且不需他人協助下使用 iPhone;「輸入即朗讀」讓無法說話的用户在面對面、通話或者 FaceTime 通話中,可以選擇將打字轉換為語音;「個人聲音」則讓可能失去說話能力的用户製作與其聲音類似的合成語音;「指住即讀」功能可幫助失明或視力較差的用户識別所指向物件上的文字並大聲朗讀。
推出時間
iOS 17 的開發者 Beta 版即日起在 developer.apple.com 向 Apple Developer Program 會員提供,而 Public Beta 版則於下個月在 beta.apple.com 上提供。全新軟件功能將於今年秋季以免費軟件更新方式為 iPhone Xs 或更新的型號推出。詳情請參閱 apple.com/ios/ios-17-preview。功能可能視乎情況改變。部分功能未必在所有地區提供,亦未必適用於所有語言或所有裝置。如需進一步了解推出時間,請瀏覽 apple.com/hk。
人類將失去更多?80%工作將被AI取代? 業內人士如是說

出生於巴西,現年56歲的Ben Goertzel是數學家、認知科學家,目前是SingularityNET的創辦人兼執行長,旗下團隊專門研究「通用人工智慧」(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AGI),也就是具備人類認知能力的人工智慧。
上週,Ben Goertzel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年度科技會議「網路高峰會」接受訪問。他預期在未來數年內,人工智慧將會迎來具有人類智慧的AGI,對於近期遏制人工智慧研究的聲浪,對此,他表達了反對意見。他強調,這些AI系統雖然非常有趣,但它們不具備像人類一樣的AGI能力,無法完成科學研究中的複雜情境推理,也無法創造超出學習資料範圍的新事物。
對於AI可能取代人類工作的威脅,Ben Goertzel 表示,在沒有AGI的情況下,大約有八成的人類工作可能會被取代,但這不是一個威脅,反而是一個好事,因為這樣人們就可以尋找更有意義的事情來做,他認為幾乎所有文書工作都應該自動化。
他指出,社會需要研發AI的正面用途,相關管理也需要人們參與。主要問題在於資助AI研究的公司並不在乎是否要「做好事」,他們關心的只有如何將股東價值最大化。
The Manila Times
Lastest Posts
49%受訪AI企業表示有技術人才招聘困難
11月 23日 2023年
MediaOn 參予世界級AR行業盛會,擴展亞洲以外業務
11月 20日 2023年
區域合作、協調及培育人才乃各地政府推動綠色金融科技生態的重中之重
11月 20日 2023年
香港電腦學會對行政長官施政報告2023的回應
11月 18日 2023年
iOS 17 令 iPhone 更個人化、方便易用
6月 6日 2023年
業內觀點:元宇宙演唱會等互動模式可成新趨勢

近年來,元宇宙的應用成為矚目的焦點之一。2023年是復常年,對於數碼經濟和元宇宙的發展,Vizz Digital Group 集團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Jimmy Chan 分享了他的觀點。他預計,隨著經濟的復甦,實體經濟活動將增加,線上活動或服務也會繼續發展。此外,隨著元宇宙和區塊鏈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幾年將有許多創新和發展機遇出現在資訊科技行業。
Jimmy Chan 認為,元宇宙演唱會可成新趨勢。首先,傳統演唱會受限於場地容納觀眾,門票供不應求,元宇宙演唱會可以配合串流影視解決這個問題。觀眾們可以使用電腦、手機或VR頭盔等就可以參加,打破地域和時空限制。另外,可在虛擬現實環境中感受音樂,及與歌手互動和接觸,增加了觀眾的參與感。元宇宙演唱會可以實現更多創意和特效,包括音樂、燈光、舞蹈和舞台效果等,呈現更加豐富的視聽體驗。
在演唱會的數據收集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觀眾的喜好和習慣,為未來的演唱會設計提供精準參考。
元宇宙演唱會的出現不僅刷新了演唱會的產業模式,還將應用到不同的娛樂活動場景中,成為娛樂業界的新增長動力。 Jimmy Chan 指出,元宇宙上的互動應用極可能成為2023年的重點趨勢之一,Vizz Digital Group 一直在元宇宙的應用進行探索,特別是元宇宙演唱會投入資源,取得相當成果,元宇宙演唱會擁有跟傳統演唱會不同的互動性和趣味性,和傳統模式起到很好的互補作用,有巨大發展空間。
Lastest Posts
49%受訪AI企業表示有技術人才招聘困難
11月 23日 2023年
MediaOn 參予世界級AR行業盛會,擴展亞洲以外業務
11月 20日 2023年
區域合作、協調及培育人才乃各地政府推動綠色金融科技生態的重中之重
11月 20日 2023年
香港電腦學會對行政長官施政報告2023的回應
11月 18日 2023年
iOS 17 令 iPhone 更個人化、方便易用
6月 6日 2023年
Coinbase早期投資人 Tom Loverro預測加密貨幣市場走勢

Tom Loverro於2013年已開始接觸加密貨幣市場,並且投資了Coinbase,在2021年之前一直在Coinbase董事會任職。他指出2022年加密貨幣價格還會創新低,樂觀的情況可能需要直到下半年才出現。
Zombit.info
Coinbase 早期投資人評論加密牛熊:寒冬何時結束?建設者該如何應對
Lastest Posts
49%受訪AI企業表示有技術人才招聘困難
11月 23日 2023年
MediaOn 參予世界級AR行業盛會,擴展亞洲以外業務
11月 20日 2023年
區域合作、協調及培育人才乃各地政府推動綠色金融科技生態的重中之重
11月 20日 2023年
香港電腦學會對行政長官施政報告2023的回應
11月 18日 2023年
iOS 17 令 iPhone 更個人化、方便易用
6月 6日 2023年
「GTA 6」 傳2024年推出,或將引入加密貨幣系統

遊戲發行商 Take-Two 在 2 月正式宣布,下一代開放世界動作遊戲《俠盜獵車手》正在開發當中,但迄今未有進一步消息披露。不過現在傳出《俠盜獵車手6 》將在 2024 年推出,並將引入類似比特幣的加密貨幣系統。
去年 6 月,知名遊戲情報爆料者 Tom Henderson 曾在twitter上爆料,他聽說在《GTA 6》中,有些遊戲任務將使用加密貨幣作為獎勵,而非現金。
BLOCKTEMPO.COM
Lastest Posts
49%受訪AI企業表示有技術人才招聘困難
11月 23日 2023年
MediaOn 參予世界級AR行業盛會,擴展亞洲以外業務
11月 20日 2023年
區域合作、協調及培育人才乃各地政府推動綠色金融科技生態的重中之重
11月 20日 2023年
香港電腦學會對行政長官施政報告2023的回應
11月 18日 2023年
iOS 17 令 iPhone 更個人化、方便易用
6月 6日 2023年
Elon Musk表示支持Dogeoin 並正在購買狗狗幣

Dogecoin (狗狗幣) 是一種互聯網貨幣,由Billy Markus和Jackson Palmer創立,於2013年12月6日發佈,一向以有趣而且友好的形象示人。
而近期所有網上的貨幣市場情況不太樂觀,但Tesla的CEO Elon Musk於近日(6月19日) Twitter上表示他會繼續支持Dogecoin,使Dogecoin價格上升。目前在加密貨幣交易所 Coinbase 上,$DOGE 的交易價格約為 0.0558 美元,在過去 24 小時內上漲了 5.88%。
COINTMR [明日幣圈]
Lastest Posts
49%受訪AI企業表示有技術人才招聘困難
11月 23日 2023年
MediaOn 參予世界級AR行業盛會,擴展亞洲以外業務
11月 20日 2023年
區域合作、協調及培育人才乃各地政府推動綠色金融科技生態的重中之重
11月 20日 2023年
香港電腦學會對行政長官施政報告2023的回應
11月 18日 2023年
iOS 17 令 iPhone 更個人化、方便易用
6月 6日 2023年